兒童疫苗接種七問七答

2022.01.28 11:38:47
0 閱讀

對每個人來說,接種疫苗算得上是人生必修課之一。孩子出生後免疫力低,面臨著小兒麻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甲肝、乙肝、麻疹、風疹、腮腺炎、肺炎、腦膜炎等多種疾病的威脅。疫苗接種可以有效預防多種疾病,是降低孩子患病風險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但是,對於疫苗接種,很多家長可能會有各種疑問:二類自費疫苗有沒有必要接種?打了疫苗是不是就意味著不會再得這種病?……下面我們就來做一次全面解答。

一、家長如何選擇一、二類疫苗?

無論是一類疫苗還是二類疫苗安全性和保護效果均得到證實,其作用都是預防某種傳染病的發生。家長在選擇接種二類疫苗時可以根據感染疾病的風險、家庭經濟承受能力、孩子的身體情況等做出決定。

二、接種疫苗後就一定不得傳染病?

預防接種是預防和控製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但成功率並非100%,多數疫苗的保護率>80%。由於受種者個體的特殊原因,如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導致接種後免疫失敗。但大量研究證明,即使接種疫苗後發病,相對於不接種疫苗者,其患病後的臨床表現要輕很多。

三、未及時接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兒童如何補種?

未按照推薦年齡完成國家免疫規劃規定劑次接種的小於18周歲人群,在補種時要掌握以下原則:
(一)應盡早補種,盡快完成全程接種,優先保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全程接種。
(二)只需補種未完成的劑次,無需重新開始全程接種。
(三)當遇到無法使用同一廠家同種疫苗完成接種程序時,可使用不同廠家的同種疫苗完成後續接種。
(四)具體疫苗補種建議咨詢預防接種門診醫務人員。

四、接種疫苗後是否會導致相關傳染病發生?

預防接種主要是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接種,在提高個體免疫水平的同時,會提高整個人群的免疫水平,有助於群體免疫屏障的形成。當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水平時,即使有傳染源侵入,會因為大部分易感者接種疫苗,得到了免疫保護,人與人之間輾轉傳播的機會也就會大大減少。傳染病的傳播鏈被人為阻斷,傳播範圍受到限製,可減少傳染病擴散和蔓延的可能性。 

五、接種疫苗後為什麽一定要留觀30分鐘?

疫苗接種後,會因個體原因發生過敏反應。監測數據表明,過敏性休克大多發生在半小時之內,發生過敏性休克之後,如果不在醫務人員監護範圍內容易發生危險。所以,接種現場必須配有醫生和急救藥品,防止意外發生。

六、如何正確認識疫苗及接種後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

疫苗對於人體畢竟是異物,在誘導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對特定疾病保護力的同時,由於疫苗的生物學特性和人體的個體差異(健康狀況、過敏性體質、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數接種者會發生接種後反應。其中絕大多數可自愈或僅需一般處理,如局部紅腫、疼痛、硬結等局部癥狀;或有發熱、乏力等癥狀,不會引起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僅有極少部分人可能出現罕見異常反應,但發生率極低。

七、兒童預防接種證丟失如何補辦?

預防接種證由兒童監護人或受種者長期保管。預防接種卡由接種單位進行保管,預防接種卡的保管期限應在兒童滿6歲後再保存不少於15年。

兒童預防接種證是兒童接種的有效憑證,丟失後應及時到預防接種單位進行補辦,如兒童在多個接種單位進行接種則在最後一針接種單位進行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