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生活習慣、不健康的飲食結構,繁重的生活和工作壓力……我們的身體正處於「亞健康」狀態下,每年一次的健康體檢是必要做的事了。
健康體檢,對於每一個成年人來說都是健康的必修課。但是很多人常常誤認為體檢合格=身體健康,甚至覺得體檢應該就是包羅萬象的疾病篩查。
然而,大部分人對體檢的誤解,往往讓體檢的作用莫名背上了鍋。今天小道來聊聊有關體檢常見 8 大誤區吧!
01
誤區:體檢項目多多益善
健康體檢作為疾病篩查的首要方式,很多人因過分擔心自己健康狀態,體檢時不論是否需要,把能做的項目都做一遍。
甚至是一味追求昂貴和「高精尖」設備,認為項目越多越安全,設備越好越放心。
其實,個人體檢最重要的是要有針對性。
體檢前,應該是結合專業的醫生問診後,再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健康狀況和過往病史,有側重的進行項目選擇才是關鍵。
02
誤區:數值正常等於健康
體檢指標的數值不等於身體健康。
目前,大部分體檢指標的設定是根據疾病標準而非健康標準來定,換句話說,體檢指標正常只能說明身體狀況達到60分的及格標準,卻不能說明身體是健康的。
此外,指標是因人而異的。比如血脂、膽固醇指標的正常值標準僅針對健康人群,但對於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人來說,卻是危險的狀態。
建議體檢後,若身體不舒服還是需要諮詢醫生,考慮檢查項目是否有偏漏、需要增加的檢查項目。
03
誤區:重五臟,輕五官
「重視大項目忽略小項目」是很多人體檢時的通病。
我們往往對五臟六腑的檢查很重視,而對內科、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等檢查不以為然。
事實上,一些重大的疾病如鼻咽癌等都可以通過簡單的鼻咽檢查發現出來的,一些早期腸胃病也可以通過大便常規檢測出來,就連身高體重就都能判斷出一個人的新陳代謝的情況。
04
誤區:慢性病接受治療不體檢
很多患有慢性疾病患者認為自己在用藥期間,不需要再額外體檢了。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有些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雖然一直堅持用藥治療,但就是不體檢,導致無法及時監視監測用藥的效果。
一般無疾病史的人每年體檢一次就可以了,但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建議應該定期接受體檢。
建議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個月檢查一次血糖,看有無病變;
乙肝患者每半年檢查一次肝臟 B 超,檢查是否病變;
胃病患者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以便掌握病情,調整用藥。
05
誤區:拒絕拍片體檢項目
許多人覺得X線檢查對人體有害,所以拒絕做胸透、DR檢查等放射性檢查。
事實上,如今的放射性檢查時間,僅需零點零幾秒的曝光,且輻射劑量小,圖像質量好,遠低於國際上規定的人體器官可接受的射線劑量標準。
因此,一年做一兩次DR檢查,對人體的危害程度並不大。除了妊娠期女性和兒童外,其他人都不用過多擔心。
06
誤區:為空腹體檢前不吃藥
採血確實要求空腹,但對慢性病患者來說,關於體檢前服藥,應該區別對待,可以先向專業醫師諮詢。
如高血壓病患者為了血壓穩定每日清晨一定要服降壓藥,貿然停藥或推遲服藥會引起血壓驟升,發生危險。
服少量降壓藥對化驗的影響是輕微的,體檢醫生也可對目前的降壓方案進行評價,所以高血壓患者可以服完降壓藥後再來體檢。
07
誤區:體檢結果出來不找醫生
這個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很多體檢報告出來以後,我們有的時候隨便找人問問,或者自己大概看下,對於一些異常項沒有醫院繼續檢查清楚,體檢的作用其實沒有體現。
體檢報告的內容僅看到了結論篇,其實單項檢查中可能還存在異常,作為非專業的普通人是不容易關注到的。
有些甚至對於結論下面建議去醫院診斷或者幾個月複查的信息都忽視掉,這是很危險的。
08
誤區:體檢無用或一次就夠
對於體檢,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悲觀,認為體檢沒用;還有人過於樂觀,認為一次體檢能管三五年。
實際上,大量數據證明堅持每年體檢一次,才能很好地控制高血壓、高血糖等常見病,以及早期發現腫瘤,提高治癒率有着密切關係。
身體狀況隨時在變,長期注意才能發現問題。因此,健康人群最好一年體檢一次,而慢性病患者最好半年做一次該病的全面檢查。
以上就是小道分享的幾種體檢常見誤區了,希望大家能進一步重視體檢、了解體檢項目、讓這項健康投資發揮出更大的價值。